黃金周消費調查丨跟著演出去旅行
發布時間:2023-10-5 23:55:13 信息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0月5日消息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國慶假期,至少有60多場音樂節在全國各地上演。假期里,因為一場演出,去往一座陌生的城市,在享受音樂的同時收獲一段美妙的旅行,這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的出游方式。中國之聲特別策劃《黃金周消費調查》,本期推出:《跟著演出去旅行》。
10月2日,江西南昌東湖區,南昌星馳音樂節激情開幕,30多位歌手輪番演出,吸引眾多游客跨城觀看。不少游客正是因為這場音樂節,才把假期旅行安排在了南昌。
游客褚先生:“提前半個月訂好了票,在南昌待了五天!
游客錢小姐:“臨時決定的,就待一天,明天就走了。這個票價399元,加上住酒店,差不多花了1000元!

南昌星馳音樂節演出現場(記者李楊 攝)
10月2日到4日,3天時間,將近6萬人參加了這場音樂節,江西本地人占比47.84%,其中只有19%是南昌的觀眾,外省游客占比達到了52.16%,再配上各種活動的加持,南昌滕王閣、萬壽宮、秋水廣場等熱門景點附近的酒店早就一房難求。
滕王閣附近某酒店客房部經理朱晨飛告訴記者:“我們酒店節前一個禮拜就訂得差不多了,這幾天都是滿房的狀態,零星有幾間房間退房,很快就有訂單進來!
即便是距離熱門景點稍遠的地方,酒店客房的預訂率也很高。
南昌文化旅游住宿業協會秘書長陳劍介紹說:“入住率是蠻高的,這幾天有95%的酒店都是滿房狀態。我們倡導不漲價,從網上看,價格水平跟平時比沒有大的變化,漲價幅度在10%-20%左右!
深藏在老城區的城市小吃也被游客們挖掘出來。在南昌市東湖區,一家白糖糕店門口排起了長龍。店主唐女士說,一塊錢就能讓游客品嘗到地道的老南昌味道!拔覀冑u了十六年了,平常一天賣三千個左右,這段時間要賣五六千個,做不贏,沒辦法,人太多了,F在我們也限量,讓來的朋友每人都能吃兩個,都是來旅游的嘛!
“雄州霧列,俊采星馳”,一篇《滕王閣序》寫盡了南昌的人杰地靈,星馳音樂節的名字即來源于此。南昌市文廣新旅局藝術科負責人胡國棟表示,未來,當地將全力打造全國文旅融合的音樂生態樣板。
“如今的南昌是一個‘網紅’城市,我們更加希望南昌能夠‘長紅’,歡迎國內外朋友來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天下英雄城’南昌看看!焙鷩鴹澱f。
在河北石家莊,演唱會、音樂節也在接連上演,音樂節加配套項目共接待游客兩萬人次,給商家帶來了不小的實惠。這兩天,經營重慶小面的劉明洋辛苦并快樂著!白蛱扉_業賣了12000多元,今天到現在已經將近10000元了,到晚上下班的時候估計能突破1萬多元,生意蠻好的!眲⒚餮笳f。
經營奶茶店的孫女士也道出了對音樂節的期待:“這場音樂節給我們商家帶來了不小的商機,這幾天生意特別好,我嗓子都啞了,希望以后多多舉辦音樂節活動!
不光在一線城市和省會城市,演出經濟的火熱也傳導到了三四線城市。2023浮梁草莓音樂節10月4日到5日在江西景德鎮舉辦,現場融入自然環境,以即興現場、手工工坊、分享沙龍等形式,給樂迷帶來身心放松的音樂現場體驗。
北京游客李然:“我從北京過來旅游,發現江西浮梁的風景非常好,茶也非常好喝,音樂現場也非常熱鬧!

常州太湖灣音樂節演出現場(央廣網發 常州臺供圖)
為了參加一場音樂節,專門奔赴一座城市,順便把這座城市的網紅景點、特色美食“打卡”一遍,成為當下年輕人的新玩法。10月1日到4日,第七屆太湖灣音樂節在江蘇常州舉辦,除了來看自己喜歡的歌手演出,上海的樂迷汪海靜也同步做好了吃喝玩樂的游玩攻略。
她告訴記者:“這次音樂節過來待兩到三天,感受到常州人民都特別熱情好客。參加完音樂節,我準備到周邊的果園采摘一下橘子、吃吃農家菜,感受一下常州的風土人情!
常州市武進區雪堰鎮副鎮長王薇表示,本次太湖灣音樂節吸引樂迷超過10萬人,成功帶動了周邊景點、酒店的收入。
她介紹說:“近7成是省外樂迷。怎樣把‘過路客’變‘過夜客’,‘頭回客’變‘回頭客’,雪堰鎮從規劃鄉村旅游發展、提升完善基礎設施、豐富產品體系等方面持續發力,全力打造‘城市戶外音樂節’IP,以活動帶流量,用流量帶效益,讓年輕人看見鄉村潛力、讓老百姓感受鄉村振興!
演出市場的紅火已經逐步帶動更多領域的消費,記者走訪多地的演出現場發現,當地政府也希望借此模式,拉動城市文化品牌建設。
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管理學院教授鐘櫟娜看來,由演出帶動文旅消費,這是一個新變化。她指出:“今年的‘十一’有很多小城市都是因為一場音樂會而得到了很多旅游者的追捧和關注。旅游產品不單純是觀光類的,其實它是更多種多樣的,特別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形式,像演出、演唱會等,已經開始成為大家的一種新需求。在這種變化的驅動下,有一些中小城市會更愿意在新的供給上去投入和發力!
鐘櫟娜表示,接下來各地應該多考慮如何借助演出塑造一座城市獨特的品牌,而不是盲目趨同!爱吘故莿倓偱d起的旅游產品,可以類比玻璃橋,這種新的產品都會有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但是相信在這股浪潮當中肯定會有一些類型脫穎而出,所以我認為還是有很多機會的!
(總臺中國之聲記者李楊 江西臺記者黃茹 江蘇臺記者王德儉)